township 開發日記 #2

Aug 15, 2021

在創業的初期,最讓人痛苦的經歷莫過於自己感興趣的問題、想解決的困難不被重視。這有許多原因,其中最顯著的是你還沒有找到與你同樣重視的人,你不知道他們在哪裡。在這個困境中久了你的思考會出現明顯的盲點。同時為了填補自信、塑造使命感,有可能會幻想出不存在的問題,只為了讓自己能夠沈浸在「自己做的東西有價值」的幻覺之中,匍匐前進。

我很能體會「幻想自己做的東西有價值」這件事,因為我過去一年幾乎都在這種狀態中徘徊。當我回去查看那一年的日記,我發現我總是自言自語,我的論述與思考中並沒有他人的意見,那大多是層層相疊,看似有意義的論述。

那時與過去的朋友聊上自己正在開發的事物,花了五分鐘解釋自己到底想做什麼,他們點了幾下頭之後,總會為了打發你而說幾句讚美的話。我竟兀自把那些讚美當成是對產品的稱許,誤以為他們也會成為使用者。

對於他人讚美的依賴成為我的盲點,我沒有意識到這件事,開始在每次的談話中尋求讚美、認同,體諒。藉此來補平心中拿搖搖欲墜的理念。這件事滾雪球似的越來越大,地基不穩的概念開始尋求更多的支柱,最後崩解在沒有人想使用我們的產品這件事上。

尋訪使用者

懷抱幻想破滅的經驗使我理解到,尋訪使用者這件事情不該成為一個任務,而應該成為你的理念的核心。今早閱讀 Bailey Richardson, Kevin Huynh & Kai Elmer Sotto 合著的《Get Together》時讀到一句話

The original leader should start with a clear who, then craft a why with that who in mind.

我認為這個概念不只可以運用在經營社群上,也可以應用在創業初期尋訪顧客的過程裡。這些創業初期的用戶不只是使用者,他們也是與你們一起工作、交流的對象。他們的言論對你的方向有著巨大的影響力。如果不慎選,找到一群對你想要解決的問題沒有熱情的用戶,那就跟創造一個沒有人真正認同的社群一樣,轉眼間就會傾頹。這件事甚至會發生在你能收費之前。

為什麼你要幫助這群人?為什麼你對他們的困難感興趣?你期待共創出什麼樣的未來?這是在思考所有目標之前應該慎思的問題。

township 的旅程

如序所提我與夥伴 一開始的概念是種結合日本的 KTV 遊戲和語音訊息的討論平台。我們事先構想一些基本概念,嘗試回答粗淺的問題:例如說它是如何運行?我們希望從它身上獲得什麼價值?以及它可以幫助什麼對象?

那時的 First Question 是:為什麼語音訊息沒有被妥善使用,我們是否能使用這種媒介,創造出嶄新且有效的又用?我與夥伴從這個概念中衍生出了一個想像的產品,並開始訪談目標客群,嘗試驗證這件事。然而這種行為正是提著解決方案去找用戶,也是我在上一次創業失敗之處。

我們最初設定 Podcast 主持人或許會希望能使用這種服務,因為我們的討論平台可以直接擷取出有意思的對話,讓主持人可以無痛地將它們剪輯成一集節目,同時這群主持人也需要一個場合能跟觀眾互動。

我們的假想對手為 Clubhouse,它無法錄音,也因為太浪費時間而被使用者詬病。如果使用我們的平台可以解決這件事,它可以錄音而且追求討論的效益,並可以從音訊中產出文字讓整個討論被 Google 搜尋到。我們甚至會使用 Server-side rendering 的技術讓這單頁應用程式也可以有較高的 SEO 分數,並嘗試透過這個手法,解決當前 Podcast 難以被搜尋到的困難。

我與夥伴以這兩個功能為前提設計訪綱,開始訪談 Podcast 主持人。然而訪不到十個 Podcast 主持人我們就發現這之中有著盲點。這些主持人的確缺乏與觀眾互動的平台,他們大多只是單向地運用社群媒體拋出資訊,並且透過這些平台既有的私訊功能與觀眾互動。他們同時期望一個能夠在 Podcast 節目底下就能經營討論的地方。

這些的確都是需求,同時我們的產品可以在一定程度內滿足這些需求。然而那建立在兩個前提上:

  1. 你的平台能帶來流量:Firststory 過去也有依傍節目的討論區,但根本沒有人使用。其中一個原因是人們的使用習慣。聆聽者通常開著 Podcast 就去做其他事,聽完之後他們頂多關掉 Apple podcast,不會再特定跑到其他播放器的討論區「參與討論」。所以你的平台必須有「討論」之外的東西吸引人們使用。
  2. 你的工具真的有用:然而就算有用,那也已經超出一般使用者的習慣太多,解釋起來也很複雜,你很難用一句話解釋出為什麼他應該要使用你的產品。所以你不只要解決問題,同時還要倡導人們使用你的新解決辦法。這件事非常困難。

我們藉由這些訪談意識到兩件事:

  1. 所謂的「提著解決方案去尋找用戶」是無法成功的,其一是這個市場與你想像的面貌有著本質上的差異,其二是你會陷入一種怪異的情境。你渴求被認同、被理解。然而顧客才是應該被你理解與認同的人。
  2. 平台效應幾乎需要傾整個新創的力量才能建立,你很難說我有一個核心的功能先建立好,之後再來想該怎麼製造出帶路機,這個方向必須先天性地存在於你的產品之中。

於是我與夥伴決定暫時收回我們原先的構想。我們開始尋思更小的社群的可能性,並且衍生出另外一個 First Question:為什麼社群總是越大越好?進而理解到有一群雖然較小、但互動性很高、討論密度極高的社群幾乎沒有被現今的平台服務到。

於是我們除了訪談 Podcast 主持人之外,也開始訪談讀書會主持人,期待從他們身上理解到這類較小社群的經營心法與難題。從這兩個族群著手,我們希望能找到 township 的突破口。而這一次我們不再預先懷抱任何解決方案。

bud

archive